强化大局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3-08-16 06:22:21
强化大局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文共1664字]

强化大局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多做务实之事。要继续用好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群众。要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扎实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奋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文化建设,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这些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追求,又保障了中国各民族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同享有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项权利。进入新时代,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 ……此处隐藏322个字……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其核心的内容就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正是这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保证了我们历经苦难走到今天。当前,我国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活跃。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调整,更多的非城镇人口进入城市,而且这种状况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也使民族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内容。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文化认同,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扎实做好国家统编教材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大局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文共166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