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时间:2023-08-05 06:23:07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此文共5547字]

第一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当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刘瑜老师是一位政治学博士时,不禁对她“望而生畏”。要知道,女博士可是传说中的“第三性别”人群,更何况是政治学领域的女博士。我猜想,她的文字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枯燥乏味,以及扑面而来的专业名词,总之,一定不会吸引我。事实是,她的文字惊艳了我,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又充满生机的女博士啊。她没有刻意地卖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的方式剖析了她眼中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形而上生活与形而下生活之间实现优雅地转换。在她书中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甚至比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还要真实,因为有时候你所看见的会蒙蔽你的心,刘老师所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看世界,并努力告诉大家她所看到的本质。

也许有人会觉得惊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在文章里脱口而出一些低素质的话,我却觉得这样更真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生活的随笔,人生那么长,总有一个让你想要尖叫,想要骂街的时刻。那些所谓低素质的话也从来不是这本书的重点,顶多是带动读者情绪的调味品。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作者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细腻的文笔又不时地将历史事件、政治社会理论、文学作品铺展开来。不得不提的是,书中提到的电影、书本都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在书的前面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有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的’,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每 ……此处隐藏4728个字……狱还是不婚主义者;每篇文章都给读者抛出一个论题,然后围绕着它各种批判或是解读,只是这些论题是围绕生活围绕三观展开。这样来审视人生,这也算是值得度过的人生吧?回头想想,我每天发掘或抱怨的也不过是在审视人生罢了,审视的这个过程是能量守恒的,有时积极大于消极,有时负能量超过正能量,不管怎样,都在审视的过程中把人生摇摇摆摆地向前推着。一晃也在刻薄和挑剔中吹毛求疵地过了三分之一的人生了,知道原来也就这么回事儿。那么是不是应当进行swot,在了解what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权衡优劣势,掂量机遇和威胁,然后把人生从偏移的轨道摆正?使之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读到最后我终于明白送你一颗子弹作为标题的意义。其实就是一种警告。人尚未丧失自知性的几种表现——忧郁、自闭、强迫症、交流障碍、妄想、躁狂、焦虑……这本书好像是搞人类学而不是心灵鸡汤型,或者说它是人类精神疾病大全,从始至终看似话题观点大相庭径,其实贯彻其中的是焦虑,如果非要上纲上线,就是对这个时代的焦虑也是对人类甚至人性的焦虑。在这里作者似乎认为以上种种症状都是自知的表现,应该给立个牌坊。不要误解,作者并不是赞成作死的忧伤,相反她是非常反感那些伪文青们所谓的美丽的忧伤的,正如她在谈到不结婚时说到的,如果把女人的感情包袱全都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有多少女爱因斯坦,女贝多芬了……由此可见,作者焦虑的不是感情等儿女情长之事,而是21世纪世界之怪现状的焦虑。当然,幽默的她也在自我嘲讽,同时也不忘对社会对女博士不公平的态度进行嘲讽,她是一个傲娇的美丽的女博士。

送你一颗子弹,给你一个警告,在审视人生的同时,请你将你的焦虑狂躁抑郁妄想悲观或更多时候仅仅是面对无边无际沙漠时的惊恐都转化为生产力吧。如果这样,你必定走得更坦荡荡。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此文共554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