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此文共7783字]](https://img.hxli.com/upload/6489.jpg)
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
二、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小节?【我发现,陈老师在上课时也先询问这个问题,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会给学生的预习一个方向,原来,每次预习我都要把自然段标出来】
2、检查读文,每人一段,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在检查读文中理解生词。
年轮 :一名同学简单解释,老师随后出现大树年轮的图片,给学生简单介绍。
三叶虫化石:老师打出图片,给学生进行解释。顺势询问学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同上学习漂砾
【边读文边解词,避免了单纯解词时脱离语境的缺点,同时,在解词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性,又避免了学生什么都解释的盲目性。同时,对于一些难的词,如年轮、三叶虫化石等,即使学生把字典上的解释读出来,他也不明白的,老师直接出示图片,既直观,又节省了时间。】
三、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2—9段,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都有什么?
(1)学生读书。
(2)老师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同时以第二段作为例子进行勾画关键语句的指导。
【1、在一开始提出要求时,就让学生边读边画就更好了。2、此处占时较长,原因是这篇课文,2、3段结构一致,4、5段结构一致,6、7段结构一致,8、9段结构一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第二段的勾画,也很容易的完成了第三段,但在后面的几段就遇到了问题。老师也发现了,于是进行了单独的辅导。虽然时间很长,但辅导并没有让绝大多数学生明白,而在下面的交 ……此处隐藏8006个字……p>
1、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
(抓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
明确: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先由学生分小组分工合作后汇报。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举例子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你还能在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的地方吗?
三、拓展阅读
《大林寺桃花》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说说诗中蕴含的物候知识。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四、七嘴八舌
质疑问难三步曲:
第一步,默读课文,找出疑难地方、提出问题。
第二步,四人一组讨论问题。
第三步,每组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教师提问:1、文章为何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五、各显神通
1、你知道的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有哪些?
2、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已为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