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儒林外史读后感[此文共5173字]](https://img.hxli.com/upload/4899.jpg)
[前言]初中生儒林外史读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如何处”。这是作者吴敬梓先生的著作《儒林外史》的引首词。词中抒发了作者功名富贵谁能看破的感慨。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中生儒林外史读后感,请您阅读。
初中生儒林外史读后感1我本是出于好奇,才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书——《儒林外史》。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嗅到一股诱人的书香味,不知道是书的年代太久,还是故事本身就有着非凡的价值……
书看了一半,我已是心潮澎湃。我不明白,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竟使得吴敬梓——一个出生“科第仕官多显者”的家庭的子弟,去如此愤然地抨击与讽刺。这本书就像一份无言的控诉,一下接着一下,震人心魄啊!
再慢慢往后看,我有些懂了。旧社会缔造了一群可耻甚至可鄙的儒生,他们满口“之乎者也”,又无真才实学,醉心功名,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期待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名扬天下,光宗耀祖,那一切的功名利禄就会唾手可得。由于这种极端的野蛮的疯狂的追求,导致了官场的`黑暗龌龊,许多读书人的心灵被扭曲,甚至变态。这不得不令人可悲可叹。在读第三回的《范进中举》时,文中对于范进岳父——胡屠夫的描写是惟妙惟肖,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范进因没有盘缠,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胡屠户站在 ……此处隐藏4448个字……仪。这样的性格最终决定着他的命运。
不过,王惠的运气要比荀玫好得多。《第八回》写到,他刚到京就“早见长班领报录人进来叩喜”,被选中补授“南昌知府员缺”。于是,王惠就成了南昌府太守。
王太守到任后,果然非同寻常。“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严征课税;“用的是头号板子”。一时间,“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王太守从严治政,与前任蘧太守的“讼简刑清”形成了显明对比。蘧太守在任时,只闻得三样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而王太守在任时,也只闻得三样声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酷吏,却获得了上司的欣赏,被称为“江西第一个能员”,再次被委以重任,升为“南赣道”,王太守成了王道台。谁知第二年遇宁王反乱,破了南赣官军,王道台黑夜逃走,至大江中,被宁王俘虏而去。而此时的王惠又充分暴露了他见风使舵的本性,一句“情愿归顺”就成了“伪官”。不想宁王又难成气候,闹了两年,被新建伯王守仁杀败,束手就擒。王惠又只得第二次连夜逃走。从此一落千丈,“更名改姓,削发披缁去了”。
王惠的故事,一波三折。常言道:水无定势,人有旦夕祸福。王惠从工部员外,一路升官,直到成了道台。然而,到达顶峰之际,便是峰回路转之时。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王惠曲折的仕途、悲哀的命运,正是对老子这句名言的最好佐证。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当你春风得意之际,需要常怀忧虑之心。我们常说,凡事需有度,过则必受损。如果当时在南昌府任上,王惠效仿前任蘧太守仁爱宽政,或许,就此始终在太守任上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也未为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