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岩》有感

时间:2023-07-22 22:57:56
读《红岩》有感[此文共1939字]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qfkjzj”为你整理了这篇读《红岩》有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读《红岩》有感

《红岩》是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背景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被俘的共产党人许云峰、江雪琴、齐晓轩、刘思扬、成岗、华子良等在监狱集中营中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红岩》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一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创作了《红岩》,引起较大反响。今天,《红岩》依然能够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革命英雄为榜样,常补精神之“钙”,做忠诚坚定的共产党人。

对党忠诚,就要坚定理想信念

《红岩》塑造了一批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有看似柔弱,却无比坚强,不惧被敌人用竹签子刺穿指尖的女英雄江雪琴;有放弃优越生活,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为信仰而战的刘思扬;有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许云峰;有临危不惧、机智沉着的成岗;还有深谋远虑、卧薪尝胆的华子良……为革命,他们无怨无悔,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们?烈士们豪壮的诗句给了我们答案:“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 ……此处隐藏699个字……集中营内,齐晓轩同样对形势的判断非常实事求是。书中这样描述:“贵阳解放,向大西南进军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入川,一路从川北直趋成都,一路从川东直趋重庆。从川东进军的二野部队,已经越过白马山飞速前进,重庆的解放将大大提前。在这种情况下,齐晓轩更加冷静而谨慎。因为任何侥幸都是不可能的。稍一疏忽,便会带来惨重的流血牺牲。像临战的指挥员,像掌握全局的严肃的决策者,齐晓轩心里没有那种当局者迷的惶惑急切之感,相反地,他纵观全局,像善战的棋手一样,每投下一颗棋子,哪怕是走动一个小卒,也考虑到如何带动全局。”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实事求是上,因为只有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举措。

对党忠诚,就要敢于斗争与担当

共产党人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风骨和品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敢于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红岩》中描写了敌人的凶残,凸显了共产党人的斗争与担当精神。渣滓洞里,年轻战士龙光华被敌人打成重伤后牺牲,噩耗传到每间牢房后,狱友们为了给龙光华开追悼会,自发组织了绝食抗议斗争,无论敌人使出什么招数,都不能阻碍大家斗争到底的决心,最终迫使敌人接受了为龙光华在狱中举行追悼会的条件。他们的故事提醒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知难而进,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干出实效。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始终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座右铭,只有依靠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忠诚与奉献,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读《红岩》有感[此文共193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