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纳兰词典评》有感

时间:2023-07-17 13:04:39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此文共3271字]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纳兰词典评》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知从何时起,我接触到了一个叫”纳兰容若“的清代词人。默默地看着他的词,小令、长调……但却无法读得更深,更细。只知道他是一个词人,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也许,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是在安意如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中吧。那时的我对他一无所知,本不应该去注意,去发现的。可是,”容若“这个名字却令我无法忘怀。于是,我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个暑假,我买了《纳兰词典评》。我对他——纳兰容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家世,他的朋友,他的初恋情人,他的妻子,他的知己……只是,我仍不能把这些都串联起来,它们只是都散落在某些角落,静静地,让我寻觅不到。我在等待着……等待着有一夭,能够看到完整的他……

终于,在《西风独自凉》中,我看到了如此本色的容若,他是那么有形有质。

文章中写了他的表妹谢佩蓉人宫做六格格之师——生离之后,容若日益消沉,后佩蓉也终究抑郁而终;写了卢婉君嫁人纳兰家,敬上睦下,见容若时刻都放不下佩蓉,她不但不嫉不妒,不酸不醋,还尽着心为他分忧解愁……直到她临终时,容若才幡然悔悟,只是,已太迟了。

他对朋友之情更是倾其所有,感人至深。他的朋友——顾贞观、严绳孙、陈维崧、姜宸英、朱彝尊等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他们都是不肯脱俗之人,大都瞧不上满人子弟,但却 ……此处隐藏2269个字……时两人相恋的写照。与沈婉相别后回到京城,却遭到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的强烈反对,也许是明珠爱子心切,也许是瞧不起汉家子女我们不得而知。由于明珠的强烈反对纳兰性德怅然若失,在梦中也亦见到沈婉的容颜。“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纳兰性德不顾家人反对依然接沈婉进京,两人摆脱掉贵族身份,着实的当起了一对田园夫妇。后来两人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分离,两人在江南到京城的一来一往中断掉了今生的缘分。也许发妻卢氏是纳兰容若一生的难以言喻的痛,那么这一段与沈婉刻骨铭心的爱恋是纳兰容若一生的满足于一生的遗憾。这些,在纳兰容若的合集《纳兰词》中都有所表现,当然,其中与沈婉的爱情纠葛是后人根据《纳兰词》以及清朝野史、正史所推断出来的。

没有读过《纳兰词》之前,我一直以为,纳兰性德也许只是风流倜傥而已,才华横溢也可以说得上。可是自从我读过《纳兰词》后,我才明白为什么王国维给纳兰性德如此盛赞“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绝非是虚度夸张,因为纳兰性德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词,他的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很高的赞誉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影响之大。 他在词坛上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可是,这并不是他要的,他要的是那么简单,在当时却是那样的奢华,他的词中透漏着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不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的感伤;也不是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的浪漫忧伤,他的忧伤来自人的七情六欲,无谓国家,无谓前途,而为心境、感觉。他的词更加能打动人们的心。从另一方面来讲,因文人墨客的聚集更加促进了康乾盛世的繁荣,而纳兰容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街角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不仅仅局限于满族。虽然他的秉性有违社会主流,可是,人生在世难得活的最真、最感人,不是吗?

《读《纳兰词典评》有感[此文共327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