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制度(精选多篇)

时间:2023-10-04 19:38:32
政治协商制度(精选多篇)[此文共14246字]

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民主形式,有着最大程度的包容性特征、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合法性特征,在体现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的同时,也深深的打上了中国本土的烙印。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协商民主的参与者的产生方式以及参与者的实际地位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有区别。按照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每个人都有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力,但是事实上这是理想化的状态,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即使是民主程度非常高的西方国家,其在民主实践中也不完全遵循这一基本精神,其参与者是通过随机抽样或者是选举产生的,与协商民主的精神有着很大的距离。我国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参加协商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但在实际中是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出现。而政协委员是通过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民主协商产生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与协商民主精神所要求的普遍包容性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另外,虽然宪法明确规定参与政治协商讨论的各政党地位平等,但在实践中这种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实际地位是处于优势的,而各民主党派则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各党派所占有的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共作为执政党拥有着资源上的相对优势,它掌握着国家政权,把握着国家权力,因此在政治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也有着最大的发言权。除此之外,它还掌握着其他党派所无以比拟的信息资源和经济资源,代表 ……此处隐藏14393个字……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大体每两月举行一次,主要是通报或交流情况,听取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除会议协商以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可就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意见,也可约请中共中央负责人交谈。

三、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地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主要是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沟通思想,征求意见。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首先,中国共产党就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协商的各种形式逐步规范,内容进一步扩大。近五年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一级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谈心会、情况通报会六十多次,相互间的联系、合作更加紧密。

其次,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近五年多来共提出重大建议一百多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全国监察、检察、审计和教育等系统已建立起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制度,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助监督有关方面的工作。

此外,大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中,非共产党人士担任地方县(处)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共计八千多人。2

zad小编推荐相关范文: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关键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重要地位

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学习体会

《政治协商制度(精选多篇)[此文共1424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