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关于推进我区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的建议[此文共2456字]](https://img.hxli.com/upload/6734.jpg)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关于推进我区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的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区养老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和社会保障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十二五”期间,我区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老龄化比例逐年提高,柯桥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10年底的11.36万人增加到2015年底的14.58万人;老龄化比例从17.88%上升到22.30%。二是高龄老人持续增加。全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58人,比2010年底增加4778人,年均增加近千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38%,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三是纯老、失能、独居老人问题凸现。2015年底,全区共有纯老年人家庭人口19260人,占老年人口的13.21%。全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6607人,占老年人口4.53%,其中失能老年人2153人,半失能老年人4454人。全区共有独居老人12612人,占老年人口8.65%,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人4391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相对有限的供给之间矛盾日渐突出,老龄事业仍显滞后,尤其是老年医疗养老服务总的满足率仅为15.9%,医养分离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短板”。
一、存在问题
我区养老产业,尤其是医疗养老在整体规划、功能设计、行业管理、以及社会化、职业化和产业化等诸多方面还很薄弱 ……此处隐藏1302个字……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同时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养结合学历教育,并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实训基地。制定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从业。
(三)采取具体措施,探索服务模式。结合我区医疗机构实际,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医养结合”健康服务新模式。
1.全科医生居家医养服务。目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开,在签约过程中,全科医生可根据居家养老签约对象的健康评估情况及实际需求,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家庭病床等持续有效的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
2.社区医院延伸医养服务。积极鼓励老龄化社区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合试水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将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作为延伸服务点,协同开展健康随访、健康教育、保健咨询和心理卫生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3.养老机构合作医养服务。以各类养老、护理机构为主体,将养老机构作为“功能社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部门,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派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探索“敬老院+”“卫生院+”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众多民营养老院、托老所按照就近就便、互惠互利原则,与当地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形式医养合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