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新版整理

时间:2023-06-10 09:41:22
初中语文知识点新版整理[此文共2414字]

【摘要】初中语文知识点新版整理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虽然很忙很累,但我还是能感到学习的乐趣。语文课上,老师把我们带到文学的世界,让我们尽情地吸允着甘露,学会了品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知识点最新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点整理1

创造宣言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鉴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他被称为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字词积累

中(zhòng)伤 遁(dùn)词

懦(nuò)夫 豢(huàn)养 灌溉(gài)

鲁钝:愚笨,不敏锐。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4):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第二部分(5-11):作 ……此处隐藏1395个字……,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 傲。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 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文章中心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写作手法

1、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因惊喜而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三下四的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那些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充分表现出这个老奸巨滑的乡绅的拉拢手段。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语文知识点新版整理范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新版整理[此文共241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