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创建典型案例——谱写“特色小镇”的金融乐章[此文共2130字]](https://img.hxli.com/upload/6963.jpg)
“特色小镇”创建典型案例——谱写“特色小镇”的金融乐章
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依托资源优势成为276个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之一。新时代的香兰镇锁定“草饲畜、粪施地、地产草”循环发展模式,依托三江平原寒地、黑土、山溪水优势,发展种养农业循环经济,建成23个农牧循环单元,配备全程可追溯系统,种植绿色有机水稻8万亩、玉米2.8万亩,粮食商品率达到93%。当地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纷纷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然而,在客观上,由于农户、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缺失有效抵质押物,信贷投放难度大;与此同时,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农信社也存在营销手段单一、贷款产品较少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因地制宜,围绕“特色小镇”和“循环经济”,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信社网点,考验着汤原农信人的智慧。
一社一品:确定发展战略目标
守住三道关卡,降低涉农贷款风险。一是守住贷前调查关。在特色小镇涉农贷款投放中,更加注重生产结构、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时将国家政策导向、市场需求预期纳入贷前调查中,以此来判断贷款第一还款来源是否稳定。二是守好贷中审查关。建立风险监管制,派驻风险监管员到香兰信用社,对每一笔贷款进行贷中审核,确保每笔贷款资料完整真实,研判贷款风险点,将风险防控落到实处。三是把好贷后检查关。在贷后检查中注重上门走访与细节观察。针对涉农贷款生产周期长、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以及生产人员夏季常外出打工等特点,汤原联社加大对涉农贷款客户贷款频次,注重从村委会、农电、种子化肥销售商店等渠道了解涉农贷款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并注重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信贷资金用于农户、合作社的经营发展。
“传帮带”梯队式人才建设机制。特色小镇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为持续做好特色小镇的金融服务,使客户经理能够快速成长,汤原联社实行“传帮带”梯队式人才建设机制。首先,组成客户经理、见习客户经理和柜员的小组模式,由优秀信贷客户经理不定期带着见习客户经理、柜员去走访客户,参与贷款营销、评级授信以及贷后检查中,使见习客户经理、柜员能够从中学习到信贷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技巧。其次,联社领导班子深入基层,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沟通交流,在对接中使随行的信贷客户经理学习到先进的信贷管理经验。再次,建立业务交流平台,鼓励信贷客户经理在交流平台内分享经验,答疑难题,为客户经理成长提供良好软环境,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谱写了“特色小镇”的金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