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扶贫帮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此文共2532字]](https://img.hxli.com/upload/9517.jpg)
拥政爱民矢志初心不改 脱贫攻坚情满壮乡佤山
——脱贫攻坚扶贫帮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一、倾心尽力当好“引路人”,用真情实意让贫困群众立起脱贫志致富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XXX以“六月不知肉味”的执念熟练背诵十九大报告,升华了对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理解,坚定了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传播者、践行者的决心。一是宣贯惠民政策扶起脱贫“志”。在深入调查滇西南贫困群众的实际后,发现个别贫困群众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XXX先后在临沧市邦迈村组织了2场政策宣讲会,5次深入重点贫困户面对面讲解,把党的惠民扶贫好政策送进群众心坎里,立起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得知村民李扎崩偏瘫多年,看着自己曾经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左腿,XXX深刻感到身残致贫,最需要扶持的不是身体而是信心。为了让李扎崩重拾生活的信心,牢记习主席扶贫路上不拉一人的嘱托,XXX既向他耐心宣贯党的惠民政策、向他讲解身残志坚的道理,又协调各方给钱给物、培训养蜂技能,去年帮助他实现脱贫。村民们深深感叹“我们能够脱贫致富,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人民子弟兵!”二是破解发展瓶颈打通贫困“梗”。针对临沧市中山村贫困群众发展缺技能、致富缺出路的现实问题,XXX看在眼里、谋在心里。他主动与临沧市挂包单位协调,举办家政、电商、竹编、外出务工、蚕桑养殖、长寿仁豌豆和火镰菜种植等培训15期,培训897人次 ……此处隐藏1372个字……肉萎缩,家庭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一家人日子紧巴巴的。XXX得知情况后,马上送去2000元慰问金,积极协调职业技术学校给他传授电子元件手工制作技能,并通过企业全部回收电子元件实现创收。同时,XXX还积极为他妻子联系保洁工作,帮助其一家人的月收入提高了近3000元。这只是XXX帮扶贫困群众就业的一个缩影。8年来,XXX利用军地双拥共建工作机制多方奔走,往返于桂林、临沧、保山人才劳动市场和招聘会现场,积极对接用人单位需求,累计帮助27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为11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岗位渠道。二是因地制宜扶产业。临沧市中山村竹编文化历史悠久,是部队重点帮扶的驻地村寨,XXX深入调研后,与区镇村三级共同研究确定了立足竹资源和竹编文化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协调投入30万元建成集竹制品加工、竹工艺培训于一体的竹艺加工馆,举办2期竹编工艺品技术培训班培训竹编手艺人30人。竹艺产业的发展擦亮了竹艺文化的名片,引来了旅游公司的投资,实现了150多名村民每户月均增收近1300元。三是多措并举助创业。2013年春节前,XXX把见义勇为获得的15000元奖金赠给桂林市留田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时,发现该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村里土地荒废。他和镇村干部探索形成“乡镇政府+返乡人员+贫困群众”合作创业模式,由乡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返乡人员提供劳力技术、贫困群众提供土地保障,扶持果蔬种植产业,协调桂林市五里店水果批发市场促销路,惠及60户300多名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多元。2019年到云南部队任职后,XXX组织保山市横山村和临沧市帮迈村2个贫困村增种重楼、扫把苗、火镰菜200余亩,套种党参150亩,多方联系加工和销售渠道,助力贫困群众家庭平均年增收1万余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