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事迹材料[此文共1976字]](https://img.hxli.com/upload/4351.jpg)
清官事迹
一、郭磊卿
郭磊卿(1186—1239),今南峰街道船山村人。嘉定七年(1214)中进士,官至兵部郎官。他弹劾权幸,无所忌避。当时权奸右丞相史弥远的幕僚余天锡,藏污纳垢,迫害忠良,朝野敢怒而不敢言。郭磊卿冒死上疏劾奏,许多大臣都奉劝郭磊卿识时务,莫冒犯权贵,自寻苦吃。他却凛然道:“上不以不才使厕朝班,知而不言,不重负上耶?”搜集余天锡罪迹恶行,连奏三章,终使理宗皇帝不得不将余天锡罢官。不久,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继任相位,怙权不法,祸国殃民。郭磊卿义无反顾,又准备拟章劾奏,遭排挤,只得离京而去。郭磊卿高尚品格赢得了人们深深的崇敬,获得了“端平六君子”的美誉。理宗皇帝赐谥号“正肃”。
二、李一瀚
李一瀚,今田市镇李宅村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使(正三品),后人称之为李御史。李一瀚爱民如子,他说:“民之所喜,吾亦喜之;民之所恶、吾亦恶之”。庚戌之变后,朝廷为防范鞑靼再度入侵,李一瀚受 ……此处隐藏916个字……传身教,有“德望老成,树揭标帜,风厉一方”之褒,是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儒。
七、应汝化
应汝化,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曾担任掌管土木工程的工部营缮司郎中。因皇营失火,皇帝命应汝化督造坤宁营。他悉心筹划,精打细算,节资俭用,节余下的工程款白银达十多万两。有人劝他这笔款不必交公,还是私吞了吧,汝化却正色道:“数十万两银子,对边境就是几个月的军饷。如今国家困难,边境多事,边关催饷文书不绝。作为食君之禄的人臣本当掏钱出资以解军队的燃眉之急,怎么能把剩余的公款占为己有呢?”于是,应汝化将剩余资金一款一项地造好册籍,全部交公,受到皇帝“优诏褒美”,后官至江西右布政。
八、戴宏演
戴宏演(1372—1444),今横溪镇苍岭坑人。永乐甲申(1404)中进士,授翰林庶吉士,历任江西监察御史、南京巡按(正二品)等职。戴宏演历官22年,“频膺要地,清介不少渝”。任江西监察御史期间,他不以个人的喜怒处理官吏的贪腐,依法为断,顺舆情,“故吏服民悦,所至啧啧”。当时江西宦官多,大肆兼并农田霸占妇女。戴宏演拒绝官僚收买,不畏强暴、秉公执法。有一位姓熊的势力强大,气焰嚣张,“思与公抗”。戴宏演 “题疏请律”,获得批准后,立即把处置结果向民众公开,民称“执法皋陶”。因他为官清正,朝廷委派他到广东负责粮食收购运输,到苏州督造军营。退隐时著诗《告致归留别诸寮友》,以“清风满衫袖”的坦荡胸襟,与寮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