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完善三峡区域物流体系的思考[此文共6287字]](https://img.hxli.com/upload/3123.jpg)
建设和完善三峡区域物流体系的思考
宜昌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国家战略地位,使得宜昌具备了创新产业布局的发展模式,宜昌应强化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地位,系统性谋划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国家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建设带来的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辐射和经济要素聚集优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国内产业布局调整与重构等国家战略,加速构建和完善三峡区域物流体系,着力提升宜昌市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宜昌市在全国的综合竞争力,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家经济双循环,提供物流主通道和关键物流节点的作用。
一、宜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发展基本情况
1.物流产业规模和地位不断提升。
2019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 9707亿元,同比增长 14.44%, 完成总货运量17714.41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582.37亿吨公里。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627.8亿元,占 GDP 比率为 14.08%,低于全国 0.62 个百分点,节约物流成本27.66亿元。2019年物流业增加值 430.14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为9.64%,占服务业比重为21.61%。物流产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为宜昌营造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环境,为产业规模扩张和产品辐射范围扩大奠定了基础。
2.港口及航运物流优势突出。
宜昌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此处隐藏5514个字……路”、湖北“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2年内建成武汉阳逻港、白洋港等8个以上多式联运枢纽,形成湖北至我国中西部、欧洲、东盟等地6条以上多式联运线路,初步确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5年内形成铁水、公铁、陆空、空铁联运等多种形式的多式联运体系,网络覆盖欧洲、中亚、日韩、东盟、南美、北美等地区,形成服务全球的多式联运大数据中心和供应链组织中心。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宜昌应抓住此机遇,打造宜昌中转中心,将宜昌通道港打造为始发港、中转港,积极利用5条成熟南北国际物流通道,“北粮南运西进”“粮肥互换”“磷叶对流”“美豆大分流”等多条多式联运线路,集聚各地货物中转至全国各地以及欧洲各国。
5.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的支持,形成战略合作。争取在主通道方面,将重庆至怀化、柳州至北部湾的出海口通路,从怀化延伸至枝城;枢纽建设方面,发挥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作用,建设宜昌通道物流运营组织分中心。
6.加快推进物流资源整合。
一是尽快解决市属港口物流资产经营权与产权分离问题,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集约高效的港口物流经营管理体系,同时定位各港区功能,实现港区联动和差异化发展;二是加大对重要港口、物流园区的铁路、公路集疏运设施建设投入,为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支撑,实现无缝对接;三是规划布局白洋保税港区,将白洋港区、物流园区及沙湾编组站纳入保税港区,并将铁路口岸、国际陆港规划定位在沙湾编组站,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优势;四是加快申报建设进境粮食、果蔬、肉类、药品、整车等专业口岸资质,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五是对标同等城市,进一步加大始发班轮、翻坝转运、多式联运、中欧班列等政策支持力度,培育物流产业做大做强。